|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理學院副院長方偉達教授翻譯美國數學家愛德華・弗倫克爾(Edward Frenkel)著作《Love and Math》中文版《愛與數學》,不僅為臺灣讀者帶來一場結合邏輯與情感的閱讀饗宴,更成為推動教育平權的重要力量。他近日受邀登上《POP大國民》節目,深入剖析書中蘊含的數學美感與人文精神,更參與由TVBS主辦、結合多個教育與公益單位的公益贈書活動,將這本富含哲思與希望的著作送進校園,也為偏鄉教育注入關懷與希望。
公益贈書活動點亮偏鄉教育 《愛與數學》掀起科普閱讀新浪潮
繼《量子糾纏》掀起一波科普熱潮後,TVBS近期再推出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數學教授愛德華・弗倫克爾(Edward Frenkel)所撰寫的《Love and Math: The Heart of Hidden Reality》中文版《愛與數學》,並由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所長方偉達教授擔任譯者,6月23日於內湖高工舉行公益贈書活動,目標是推動「數學友善教育」,也為偏鄉孩子的未來帶來更多希望與可能。
這場具深遠意義的贈書活動,邀集多位教育與公益界的重要推手共同出席,包括愛基會執行長、內湖社大代理校長林秀慧、內湖高工校長林俊岳、內湖社大主任秘書林明志,以及愛心贈書人雅季基金會董事長黃學正與《愛與數學》譯者、臺師大理學院方偉達副院長,大家齊聚一堂,一同見證這場為教育注入溫度的行動。
《愛與數學》講述的不是艱澀難懂的理論,而是一位數學家的人生故事,帶出數學與生活的連結,展現它的實用與美感,這正好呼應了技職教育所提倡的「務實致用」理念。作為這次活動的重要合作夥伴,內湖高工也把握這個機會,實踐學校「跨域整合、務實致用、智慧永續」的教育理念,展現對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視。
方偉達提到,這本書的作者弗倫克爾童年曾因猶太人身份在蘇聯被大學拒於門外,但他憑著堅持與努力走上學術之路,最終成為哈佛博士。此次在內湖高工舉辦贈書活動,就是希望將「不被體制限制、用愛追求知識」的精神傳遞給技職與終身學習者,他也指出,教育不該因種族、宗教、政黨或性別有差別,這是台灣教育最可貴的價值。
愛基會執行長、內湖社大林秀慧代理校長強調,教育除了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與自我反思,幫助他們在逆境中建立堅持與韌性。她期待透過線上課程和跨區交流,讓花東孩子獲得更多資源與關懷,並盼望這本書成為推動教育平等與成長的起點。
雅季基金會黃學正董事長談到自己在海外求學時曾因語言障礙一度失去對數學的熱愛,因此特別能體會作者面對文化與知識隔閡的挑戰。他指出,數學不只是抽象的公式,更是一種感知世界的「靈光」,存在於音樂、建築、料理與自然萬物中。
內湖高工林俊岳校長對此也表示,自己在教學生涯中曾被學生質疑「學數學有什麼用?」直到實際參與技職教育,才領悟到數學其實早已融入日常生活,像是結構力學與工程估價,都是數學的實際應用。他認為數學不只是紙筆上的運算,更是生活的體驗與感受,讓學生在實作中體會知識的價值。林俊岳指出,《愛與數學》中的「愛」,正代表著數學在生活中所展現的影響力與感動,這也正是技職教育所追求的目標。
內湖高工和內湖社區大學參與公益贈書活動,不只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國際視野,更希望透過實際行動落實品格教育,讓學生理解行動背後的社會意義,學習關懷他人、回饋社會。同時,希望透過這樣的合作機會,深化與外部資源的連結,推動智慧永續的教育目標。TVBS也期望發揮媒體力量,積極推動科普教育與公益傳播,讓更多人關注技職教育的發展與價值,共同為技職教育創造更具影響力的未來。
方偉達解讀《愛與數學》:數學不只是公式 更是連結文明與情感的語言
數學,究竟是一道道冷冰冰的公式,還是一種能承載人類情感、具有溫度的語言?《愛與數學》譯者、方偉達教授近日也受邀登上《POP大國民》節目,接受主持人彭光偉專訪,分享《愛與數學》一書的創作背景與深層意涵。
方偉達在譯者序中引用物理學家伽利略的名言:「自然界的法則是用數學語言寫成的」,提醒我們,數學不只是抽象的符號與邏輯推理,更是一種解讀世界、串聯人類文明的重要語言。他特別提到,《愛與數學》作者愛德華・弗倫克爾曾自編自導一部短片《愛與數學之祭》,劇情講述主角發現了一個足以顛覆世界的重要數學公式,為防止它落入壞人之手、被用於邪惡用途,最終選擇將公式刻在愛人身上,並以自殺守護這項機密。
方偉達藉由這段劇情強調,「數學可以為善,也可以作惡」,關鍵在於人怎麼使用它。就像原子能,既可以用來發電,改善人類的生活,也可能被用來製造毀滅性的核子武器,一念之差,便走向截然不同的結局。
方偉達表示,數學的應用早已無所不在,無論是網路購物、導航定位,還是當前炙手可熱的AI工具,背後都倚賴數學公式與演算法在支撐運作。他笑說:「我們不需要自己變成數學家,只要懂得善用就好。」還不忘幽默補充一句:「這麼燒腦的事,就交給數學家去頭痛吧!」
但數學能否解決目前外界最關注的戰爭問題,仍值得深思。方偉達認為,當領導人開始意識到人民的苦難、政權的動搖,或許就是靠演算法和人類智慧一起推動和平的時候。他也提到,新上任的教宗「良十四世」曾公開表示希望介入俄烏戰爭擔任調停者,特別的是,這位教宗的背景剛好是一位數學家,也讓人對「數學能否帶來和平」有了更多的想像空間。(資料來源:永續所、TVBS / 編輯:胡世澤)
《愛與數學:從童年夢想到解密宇宙,一場穿越理性與情感的心靈旅程》詳細資訊請上博客來網站: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1021900
新書相關資訊請上T閱讀粉絲專頁查詢: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61573210086864&locale=zh_TW